健康
注意力
- 新闻就像糖跟身体一样,看起来很美好,吃得多一点就会身体有害。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,越跟你无关。它会把新的消息吹捧成重要的东西来卖,去吸引你的注意力。新闻实际上千篇一律,并且使人不断分心,注意力更分散,而且会扼杀你的创造力。1
- 改善记忆的方法
- 如果想记住某件事情,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,并且有意识地选出其中最生动的细节即可。这样,你就可以在脑海中重现这个场景,从而更容易记住。这种方法被称为“回忆练习”。12
睡眠
睡眠不规律可能会影响睡眠-觉醒周期,导致生物钟紊乱,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脏代谢疾病风险,而它们都是痴呆症的危险因素。2
白天午休,尤其是早些时间的午睡,对认知表现有积极效果3
蓝光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从而影响人的规律睡眠。在夜间屏蔽电子设备的蓝光可以改善睡眠。(比如iOS10上有夜间模式、macOS上有F.lux APP)
认知能力
寒冷
将身体暴露在冷环境中(比如洗冷水澡),可刺激肾上腺、甲状腺保持高活性,让身体发热同时提升专注力。(据说有科学证明,各路名人和专业运动员都极为推崇冷冻疗法)
禁食
禁食,使体内碳水化合物消耗殆尽于是开始消耗储备的脂肪,达到酮症状态(ketosis state)。据说(来源请求)酮症状态可以让人思维清晰,提高效率。
饥饿虽然可能有提高效率、创造力、记忆力的效果,但是饥饿也会极大降低自制能力,因此在充满诱惑的环境、或者面对困难的任务,饥饿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。
饮食
健康老龄化
但综合这些饮食方案的共同点可以看出,让健康老龄化实现可能性提高的8种健康饮食都强调坚持多摄入7类食物:水果、蔬菜、全谷物、不饱和脂肪、坚果、豆类以及低脂乳制品。
同时,有4类食物摄入越多,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越低:反式脂肪、钠、含糖饮料、红肉和/或加工肉类。
蛋白质
癌症预防建议,即健康饮食,多吃全麦、蔬菜、水果和豆类
- 过高或者过低的碳水摄入与更高的死亡率有关联,50%-55%的碳水摄入关联的死亡率最低6 (
相关性
)- 动物性蛋白与脂肪(如羊、牛、猪、鸡)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
- 植物性蛋白与脂肪与更低的死亡率相关
间断节食
超加工食品
- 食用更多的超加工食品可能与上呼吸消化道癌症(包括口腔、喉咙和食道)的风险更高相关8
- 食品加工程度参考NOVA分类法9
- 1类-未加工或轻度加工食品:新鲜或冷冻水果和蔬菜、谷物、豆类、新鲜肉类、鸡蛋、牛奶、原味酸奶、天然香料
- 2类-加工烹饪成分:传统工艺制成的油(如橄榄油)、盐、糖、醋、淀粉、蜂蜜、从树木中提取的糖浆、黄油
- 3类-加工食品:奶酪、罐装蔬菜、盐腌坚果、糖浆中的水果、干制或罐装的鱼、面包、糕点、蛋糕、饼干
- 4类-超加工食品:碳酸软饮料、再制果汁、人造黄油、再制肉制品、植物基肉类替代品、一些早餐谷物、含有没有烹饪价值的添加剂的糕点、零食、有味道的酸奶、糖果、即热菜。
- 食品加工程度参考NOVA分类法9
生食鱼类
美国食药监局(FDA)要求,生食鱼类的处理需要满足以下 3 个条件之一:
- 在 -20 ℃的环境下冷冻和储存持续 7 天;
- 在 -35°C 或更低的温度下,储存 15 个小时;
- 在 -35°C 的环境下冷冻成固体,并在 -20 ℃ 或更低的温度下储存 24 小时。
经过以上标准低温冷冻,三文鱼中的寄生虫被杀死,就符合生食条件了。
咖啡
适量饮用咖啡(decaf或研磨)与低死亡风险相关。但速溶咖啡没有发现这样的相关性。(相关性)10
过热的饮料可能致癌.饮用温度在华氏149度(摄氏65度)以上的咖啡和茶等饮料都可能会导致食道癌。饮料温度过高会烫伤食道,导致形成癌细胞。13
脂肪
- n-3系列脂肪酸,因为不容易摄取,我们特别容易缺。补充的办法:海鱼、亚麻油、胡麻油、核桃、栗子、松子、大豆油、菜籽油、麦胚油
- 平时炒菜习惯使用的花生油、大豆油、葵花籽油这类植物油,其实并不适合加热食用。植物油最好凉着吃,做沙拉,做凉菜的时候用。
- 植物油,储存的时候,最好是低温、避光、避氧,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油的氧化。最好的办法是,拧紧盖子放在冰箱冷藏室里面。
- 炒菜橄榄油比较好。橄榄油主要由少量饱和脂肪酸和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构成,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很小。比较耐热加工。
- DHA(二十二碳六烯酸)和EPA(二十碳五烯酸),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大明星,它们存在于深海鱼和海藻中;EPA已被证实具有维持脑功 能、改善记忆力、视网膜感光等作用,而DHA则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功能,降低心脑血管疾病。这些是饱和脂肪酸所不能达到的。
运动
- 研究显示,每天仅持续5~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(MV-ILPA),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。与每回合低于1分钟的人相比,每回合持续进行5~10分钟MV-ILPA的人,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2%,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1%。(引用待加)
- 健身不止练肌肉,还在给大脑提供营养。15
压力
任何形式的压力都会产生健康影响,不一定和钱有关,不过常常和社会情景有关。我本人研究东非稀树草原上自由生活的狒狒,它们身上就表现出了这种效应。在狒狒群体中,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或多或少地对它产生了 压力。假如你是一只地位低的狒狒,你就会处于充满压力的社会情景中,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异常,例如应激激素皮质醇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异常。另外,生殖腺、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等也有不利于健康的变化。在不同的社会等级中,压力都可以通过慢性炎症影响个体健康。没有什么例子比炎症这种双刃剑更适合用来说明问题了。组织受伤之后,炎症可以遏制损伤并启动细胞修复过程。然而,广泛的慢性炎症会在全身引起其他损伤。研究显示,慢性炎症是造成从动脉硬化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多种疾病的原因。近期的研究成果还显示,长期处于较高的压力水平会促发慢性炎症。童年时期贫穷会上调成年后身体的促炎设定值,也就是说会增加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,并提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。而C反应蛋白与心脏病高风险相关。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长期影响。金融危机中经济损失越大的美国人,预示着6年之后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。生活在不平等环境中时,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有易患病的表现。杜克大学的董 珍 妮(Jenny Tung)在 猕 猴群体中发现,相比同一群体中处于优势等级的个体,等级低的个体体内有更多的慢性炎症生物标记物。这些研究结果都强调了社群压力与糟糕的健康水平之间的直接关联,因为动物群体中并没有所谓生活方式不同的风险因素,不像人类群体,可能常常在挣扎的底层中看见抽烟和喝酒比例更高的现象。 随后,有一大批研究结果支持支持了这项发现,包括重度抑郁、创伤后应激障碍、经历种族歧视等各种应激源都会加速端粒缩短。毫无意外,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较低预示着成年期的端粒较短;早年周边环境风气差、目睹或经历暴力、家庭不稳定(例如父母亲离婚、死亡或坐牢)以及贫穷的其他一些特征与染色体末端的萎缩也有关联。如果幼年贫困,人到中年时的端粒很可能要比那些童年富足的人衰老10岁左右。 还有一项研究,它先让受试者设想自己需要花一大笔钱修理汽车,从而使经济负担增加。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受试者中,没有因此出现认知功能改变的现象,但是较穷的受试者则出现了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。为什么暂时性地感觉到经济负担增加,就会引起在现实中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出现认知改变呢?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合理反应,因为假如你只能买得起日常必需品,就很难考虑存钱养老。贫穷让未来变得不那么重要。不过,还有一种基于压力的有力解释:长期计划和冲动控制会耗尽前额叶皮层。比如,用零食来引诱正在减肥的受试者,他们就会在需要依赖前额叶皮层的任务上表现得更差。减肥的受试者需要耗尽前额叶皮层控制自己的饮食冲动,而额外的引诱只会让他们做出不那么有利于未来的决定。sciame201901
- 罗尔夫•多贝里《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》↩
- Consolidation of Complex Events via Reinstatement in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, 只要40秒就能改善记忆的方法↩
- https://www.neurology.org/doi/10.1212/WNL.0000000000208029↩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8507757/↩
- https://alz-journals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lz.12767↩
- https://physoc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113/JP283582↩
- https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hl/article/PIIS2666-7568(23)00083-1/fulltext↩
-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: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-analysis. Seidelmann, Sara B et al.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, Volume 3, Issue 9, e419 - e428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S2468-2667(18)30135-X↩
- Acosta-Rodríguez, V.A., Rijo-Ferreira, F., Green, C.B. et al. Importance of circadian timing for aging and longevity. Nat Commun 12, 2862 (2021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1-22922-6 a periodic break in energy intake appears to improve 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, in some cases, revers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mice and humans.↩
- A 5:2 intermittent fasting regimen ameliorates NASH and fibrosis and blunts HCC development via hepatic PPARα and PCK1↩
- https://news.sciencenet.cn/htmlnews/2023/11/513191.shtm, 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00394-023-03270-1↩
-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Nova_classification↩
- Coffee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and all-cause mortality↩
- Carcinogenicity of drinking coffee, mate, and very hot beverages↩
- doi.org/10.1073/pnas.2313590121↩
- 环球科学2019年01期↩